故宫 恭王府首次合作文物展:清代皇子公主少年生活什么样?

2023-10-06 10:30 文博圈

清代皇子公主的少年生活什么样

穿什么、吃什么、用什么?
住什么、学什么、玩什么?

9月25日
喜溢华庭——清代宫中少年生活文物展
在恭王府博物馆开展
展品含国家一级、二级珍贵文物
其中大部分文物
首次与公众见面!
展览以立体多角度的解读
呈现一个生动具体的
清代宫中少年生活


此次展览是恭王府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首次合作办展,共遴选了120余件精品文物,通过天伦、美器、祈福、崇文修武五个单元为观众展示皇子公主们的少年生活。



在“天伦”中,有清宫少儿服装、鞋帽、玩具、抓周的晬盘,还有难得一见的婴儿尿布;在“美器”中,有冠架、梳具、妆奁、首饰等,材质极为丰富,尽显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在“祈福”中,以康熙御书福字碑拓片领衔的众多展品福气满满,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企盼。

恭王府“福”字拓片   恭王府博物馆藏


此“福”拓于恭王府花园秘云洞内的福字碑。碑为清代旧物,上刻有康熙御笔“福”字。据恭亲王奕䜣朋僚宝鉴诗集记述,恭王曾拿这“福”字朱拓赠送他。该“福”字形结构特殊,内里充满着吉祥福贵之气,有民俗专家解读,这“福”字表达的是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的寓意。



走进“崇文”,中西交映满汉合璧的教育内容令人瞩目,与之对应的“修武”,弓马骑射兵符韬略见人见物,从中可见培育英才成就文治武功的期待。

《广四时读书乐诗试贴》《妃怀音》《萃锦吟》清中后期(1837-1911)恭王府博物馆藏


恭亲王奕䜣著。道光十七年(1837 )二月十七日寅正三刻(约 4:45),6 岁的奕䜣入上书房,在拜过孔子、老师后,正式开始了读书受教之旅。以后,除祭神、万寿节、千秋节、生日、端午、中秋外,卯正三刻(约 6:45 )至已正三刻(约 10:45),奕䜣都要在上书房接受教育。奕䜣入学首先读的是《大学》,之后是《论语 》《 中庸》等。


铁堑花柄金桃皮鞘白虹腰刀 清道光(1821-1850)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双莲蓬式盒   清(1644-1911)   故宫博物院藏


此盒以双莲蓬表达了多子多福、福寿绵长的朴素愿望是古代人们对子孙繁衍的美好希冀。


恭王府与故宫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从乾隆皇帝的十公主,到庆亲王永璘、恭亲王奕䜣,固伦荣寿公主,这些曾经生活在清宫中的少年,成年后分府而出,他们在恭王府这座精美的府邸中,留下了自己的生活印记。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冠架   清(1644-1911)故宫博物院藏


此次“喜溢华庭——清代宫中少年生活文物展”展出了王府堂款瓷器、恭亲王奕䜣的著书等,希望让公众感受到王府历史文化中对精雅生活的追求,并通过传承转化,满足当今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在大家对“快捷餐饮”议论纷纷之际,展览还特别在主展厅“美器”单元关键位置展出了食盒、碗筷、杯碟等精美文物,希望全社会更加关注青少年的营养健康。

紫檀食盒   清(1644-1911)故宫博物院藏


食盒由紫檀木制作而成,初看四层,其实只有三层最上层为盒盖,在盒盖与提梁之间有一根铜签穿过,用于固定食盒,防止运输过程中因盒盖脱落,打翻食物。下面三层可以盛放不同的食物,供宫中皇室成员出行时使用。


嵌玻璃錾铜镀金三角带表冠架   清(1644-1911)   故宫博物院藏


冠架顶端称为冠伞,是支撑帽子的部分。这件冠架的冠伞以小表作为装饰,周围嵌有彩色料石。支架为可折合式,可以收起,方便收贮。此冠架设计巧妙、做工精致,是清宫生活用具中的精品。


金地粉彩白花纹碗   清中后期(1789-1911) 故宫博物院藏


此碗用“庆宜堂款”“庆宜堂”,原为恭王府西路后殿旧额名,在庆王府和恭王府时期此匾额一直存在。


嘉乐堂款青花云龙纹高足碗   清中后期(1789-1911) 故宫博物院藏


“嘉乐堂”现为恭王府内的匾额名,悬挂于银安殿后的神殿处,初为和坤居住时所用,在庆王府和恭王府时期仍使用。


“庆宜堂”款斗彩缠枝花卉纹盘 清中后期(1789-1911)故宫博物院藏


此盘是介于御窑与民窑瓷器之间的一个特殊类型,其工艺技术上呈现出的独特面貌,可能与器物主人的社会身份相对应,署“庆宜堂”款,表明其可能属嘉庆朝以后的王府用瓷。以红彩楷体署款的方式,更与晚清御窑堂名款瓷器的做法相一致。


“庆宜堂制”款紫地梅花图碗   清中后期(1789-1911)故宫博物院藏


此碗的装饰技法、主题图案、署款方式,均仿乾隆朝以前的瓷胎画珐琅器,体现出其主人的品位、身份与经济实力,由此可见皇室成员在府第中日常生活的优雅品质。


剔彩“百子晬盘” 清乾隆(1736-1795)故宫博物院藏


古时婴儿满一周岁谓晬,届时在盘内放置各种器物任婴儿抓取,以预示未来前程。此习俗由来已久,清宫亦有沿用。这件剔彩百子晬盘是专为宫中的皇子、公主们抓周而特别制作的。


翠镶料石葫芦花蝶纹头花清(1644-1911)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宫中少年生活主题的确立,充分考虑了恭王府与紫禁城的历史关联,依托双方现有的研究基础,深度挖掘出双方馆藏文物的共性和关联性。

铜镀金嵌料石盒   清(1644-1911)故宫博物院藏


此盒多为清宫中女性使用,用来收纳小件首饰或小物件。


金嵌松石盒   清(1644-1911)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托杯   故宫博物院藏


清人画 颙琰庆祝长春图像卷   清嘉庆(1796-1820)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作品效仿了《乾隆岁朝行乐图 》,人物只有三个这是嘉庆皇帝子嗣较少的真实写照,但亦表现出父子亲睦的温馨氛围。


展览将目光从以往多有呈现的,宫廷里帝王和后妃的生活,转移到了紫禁城中的下一代——皇子皇女的身上,聚焦更加容易引起观众兴趣和共鸣却一直少有着墨的宫廷少年生活。

展览通过阐释清代皇族培养下一代的教育理念,方式与内容,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当代生活相结合,吸引观众领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任万平在致辞中说:这是故宫博物院与恭王府博物馆近年来开展的第一项展览合作。


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冯乃恩在致辞中讲:2019年,恭王府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我们院、馆渊源深厚,有着历史相沿、人文相关、根脉相连的紧密关系。


开幕式由恭王府博物馆副馆长王静主持,她总结到:“喜溢华庭——清代宫中少年生活文物展”,是学术恭博和学术故宫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域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一次深度互动。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共同努力,再接再厉,取得更多的合作成果。

雷锋小学的同学们在开幕式上表演了精心编排的节目,有合唱《笠翁对韵》、诗朗诵《少年行》,还为展览特别设计的“投壶”“习书”两个互动装置做了讲解,赠送给嘉宾自己书写的“福”字。


此次将清代宫中少年曾经使用过的文物精选至恭王府集中展出,既是让文物活起来,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也是让公众深刻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嘉宾合影


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冯乃恩、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任万平、文化和旅游部清史纂修与研究中心主任崔建飞、中国国家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陈成军、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霍瑞娟共同为“喜溢华庭——清代宫中少年生活文物展”揭幕。

展览信息

喜溢华庭——清代宫中少年生活文物展

展览时间:2023年9月25日-11月25日

展览地点:恭王府博物馆(乐道堂)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